个人简介: 忻向军,现任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天地互联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支持,多次获国家高层次人才头衔,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863计划项目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光纤通信和空间光通信领域的研究。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等科技奖励6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奖1项等。
个人简介: 贾宝华教授是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未来研究员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理学院原子材料科学与技术中心主任。在加入RMIT之前,贾教授是斯威本科技大学原子材料转化中心的创始主任。她的研究重点是光与纳米及埃米材料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她在二维材料激光操控方面的工作推动了功能性纳米结构和纳米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在有效利用和储存来自阳光的清洁能源,净化水和空气以实现清洁环境,以及超快成像、光谱学和纳米激光加工加在高速全光通信和智能制造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和深远的影响。她是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国际材料,矿物和矿业学会会士。
个人简介: 王琼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SID/OPTICA/SPIE/COS/CSOE Fellow,入选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任重要期刊PhotoniX(IF=15.7)编委、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和真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和三维成像与显示专委会主任。长期从事显示与成像技术研究,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研制了裸眼光场3D显示器、全息3D显示系统、液体透镜和连续光学变焦显微镜等。已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发表SCI学术论文350余篇,出版科学出版社书籍3部,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20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个人简介: Yasutake Ohishi,丰田工业大学教授,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士。主要研究方向涵盖制造技术,纳米技术与材料,光学工程和光子科学。
个人简介: 李朝晖,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担任广东省光电信息处理芯片与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光通信系统、光子集成芯片及智能光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250余篇,其中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和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5项,授权61项,以第一完成人授权国际发明专利8项,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与重点项目等。
个人简介: 史保森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获得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主要从事量子信息、非线性光学、集成光学及量子光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近年来在Nat. Photon.、Nat. Commun.、PRL/X、Sci. Adv.、Light、Optica 等著名学术刊物以第一/通信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获中国光学学会光学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一)和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及2014、2016和2018年中科院优秀导师奖。